參考消息網9月13日報道 作為最具代表性的美國科技巨頭,IBM在中國的業務經歷了一系列變遷。盡管早期的高管們帶來了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但如今的中國科技格局已發生巨大變化,這促使IBM在中國面臨更多的挑戰。
首先,中西方之間的科技鴻溝日益擴大。在美國實施出口管制和技術制裁的背景下,中國加快了構建不受西方控制的科技行業的步伐。這一趨勢表明,中美之間的科技脫鉤正在加速。
其次,中國在互聯網平臺、云服務和人工智能等方面的發展,已經開始侵蝕美國公司在華的市場份額。這迫使在美國經營的企業面臨著更大的生存壓力。
此外,美國與中國之間的意識形態分歧也是中美之間科技脫鉤的重要原因之一。這種分歧不僅僅體現在技術發展的方式上,而且反映出了雙方對于技術治理的看法存在根本性的差異。
雖然美國已經采取了一些措施來應對中美之間的科技脫鉤,如建立排他性的供應鏈體系,并試圖塑造有利于自己的技術標準,但這并沒有緩解雙方之間的緊張關系。相反,這種做法反而加劇了緊張局勢,可能導致全球供應鏈的進一步分化,以及技術國家主義的抬頭。
為了在全球范圍內實現技術創新、安全、穩定和發展,需要打破當前的壁壘,尋求國際合作,以確保全球科技創新的可持續性和健康發展。這意味著,世界各國政府和社會各界都應當重新審視自己的技術治理方法,尋找既能保證國家利益又能促進全球科技進步的新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