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郵報》的一篇報道稱,目前美國消費者中,選擇放棄智能手機、轉而使用僅能打電話和發送信息的“傻瓜機”的人數正在增加。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他們做出這樣的選擇呢?
記者采訪了多位消費者,他們表示,使用傻瓜機能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加平和安靜,從而有更多精力投入到家庭和生活中。這種生活方式的改變,是否意味著一種新的生活態度?
值得關注的是,傻瓜機的銷售情況也在逐漸好轉。據數據顯示,去年全美傻瓜機的銷量達到了280萬臺,并且這個數字還在持續增長。
一項研究顯示,智能手機的普及與焦慮、抑郁癥發病率的增長密切相關。從2010年到2019年,這一數字增加了50%,而這個數字可能還在增加。
那么,這一現象在中國又是怎樣的呢?智能手機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但也帶來了諸多煩惱。智能手機上的各種應用程序讓我們可以隨時隨地辦公,這意味著我們幾乎要24小時盯著手機,生怕錯過老板的任何一條信息。
我們也因此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和抑郁,被智能手機帶來的便捷性所困擾。記者就此現象,展開了進一步的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