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暑期檔動畫電影《浪浪山》累計票房突破 3.8 億元之際,其官方發布的紀念海報在社交平臺引發軒然大波。二十余家影視美術工作室聯名舉報該海報與尚未上映的《哪吒之魔童鬧海 2》先行版海報存在高度相似性,這場爭議不僅撕開了國產動畫宣傳領域的隱秘傷疤,更讓行業長期存在的創意困境暴露無遺。
從專業視角審視兩款海報,相似性確實超出常規巧合范疇。畫面主體均采用 “雙龍盤柱” 的意象設計,水墨風格的云紋走向與龍鱗層次感呈現驚人雷同。最受爭議的視覺符號當屬龍眼處的光效處理 —— 兩款海報均選擇將瞳孔部分設計為日月同輝的光輪效果,這種打破常規的透視手法在業內本屬獨創性表達。值得注意的是,《浪浪山》制作方在輿情發酵后迅速下架爭議海報,其危機公關速度之快反而加劇了公眾質疑。
涉事雙方截然不同的回應姿態耐人尋味。《浪浪山》出品方堅稱海報創意源自獨立創作,卻始終未出示完整的創作過程記錄。反觀《哪吒 2》美術團隊,不僅展示了從 2022 年開始的二十余版設計草稿,更披露了與海外特效團隊的技術合作備忘錄。這種證據鏈完整度的懸殊對比,使得輿論天平逐漸傾向舉報方。中國美術學院動畫系教授李成蹊指出:”美術設計的原創性認定需要完整的創作軌跡,當前行業內普遍存在的流程管理缺失,給抄襲認定帶來技術性障礙。”
這場看似偶然的爭議背后,折射出國產動畫工業化進程中的結構性矛盾。在光線傳媒 2024 年度產業報告中,動畫電影平均營銷費用已攀升至總成本的 38%,海報設計作為重要營銷物料,往往面臨 “既要藝術性又要商業性” 的雙重壓力。某頭部動畫公司美術指導向記者透露:”爆款海報模板在業內暗中流轉已是公開秘密,去年某三部古風動畫的海報構圖相似度高達 70%,但都因分屬不同出品方未被追責。”
法律界人士對此次事件保持審慎態度。北京知識產權法院法官王雪梅分析:”著作權法對美術作品的保護僅限于具體表達而非思想,對于海報這種融合傳統文化元素的創作,如何界定模仿與抄襲始終存在司法難點。”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二十余家工作室的集體發聲,或許預示著行業開始形成自律共識。中國動畫協會已著手建立原創設計備案平臺,試圖通過區塊鏈技術固化創作時間戳。
站在產業升級的轉折點上,這次海報爭議恰似一劑清醒針。當觀眾為《浪浪山》的票房佳績歡呼時,不應忽視內容產業最珍貴的創意基石。正如追光動畫 CEO 于洲在行業論壇所言:”中國動畫正在經歷從量變到質變的關鍵躍遷,這個過程中每個從業者都需謹記:真正的破圈永遠建立在原創尊嚴之上。” 或許只有當抄襲爭議不再成為票房慶功宴的意外插曲時,國產動畫才能真正突破浪浪山的重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