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股市場中,股權過于集中的家族企業一直備受詬病。專家指出,這樣的公司治理結構存在嚴重問題,可能導致“一言堂”的局面,從而影響公司的正常運營和發展。相比之下,鴻博股份以其獨特的股權結構被公認為是最好的例子。
鴻博股份的前十大股東共持有超過74%的股份,而尤氏家族七口人更是占有其中的大約70%。這種高度集中的股權結構使得董事會和股東會議幾乎變成了一場家人的聚會。然而,從一個七口之家變成了17萬投資者共同參與的股東大會之后,這并非所謂的“一言堂”轉變為“多言堂”,而是創始人家族的全部股份已被出售給了其他人。
鴻博股份在11日開盤時即陷入跌停狀態,收盤價僅為12.03元,總市值僅剩59.95億元。近期,該公司發布了針對一系列重要事宜的回復公告,包括控股股東的認定、連續三年虧損情況以及有關算力合同進展和副總經理解聘等問題。盡管如此,由于公司股權分布極散,且無任何單一股東能直接影響公司股東大會的決策,因此,即便是一家七人口的小家庭會議也無法轉化為一場多言的局面。
鴻博股份成立于1999年,當時中國僅有五條高速、低耗、精確、防偽的印刷生產線。然而,憑借著自身的實力和技術,公司在2008年成功上市,開啟了它的輝煌時代。此后,隨著市場規模的擴大,市場競爭加劇,鴻博股份開始面臨困境。雖然業績有所提升,但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其盈利水平并未得到實質性的增長。
在2014年,盡管營業收入達到驚人的8.6億元,但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凈利潤僅為2300萬元,這一差距反映出其盈利能力正在逐漸減弱。隨著時間的推移,鴻博股份逐漸失去原有的市場地位,并被迫面對越來越激烈的競爭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