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份關于《數字化貨運平臺司機就業(yè)與收入》的研究報告在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yè)與民生研究院發(fā)布。通過對線下調研和線上訪談相結合的方法,深入探討了貨車司機的基本情況、運營收入及數字化貨運平臺的影響,從而得出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和建議。
報告顯示,貨車司機群體主要由年齡介于30至49歲之間的青壯年構成,約占總數的79.89%,是貨運行業(y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值得注意的是,女性司機的比例在過去幾年里有所上升,從過去的不足1%提升到現在的2.63%,這一變化得益于數字化貨運平臺的發(fā)展。與此同時,司機們的教育背景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其中,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司機比例也有了明顯的增長,由最初的10.14%提升到了現在的19.85%。
數字貨運平臺對貨車司機群體有著積極的影響,不僅降低了進入門檻,拓寬了就業(yè)途徑,同時也增強了貨車司機的靈活性。據調查數據顯示,大多數司機都認可數字貨運平臺的價值,特別是在降低入職門檻方面表現尤為突出,有高達42.71%的司機持有相似的觀點。
盡管貨車司機的工作強度較大,但大部分司機每天的工作時間超過了8小時,其中將近四成的司機每日工作時間長達8至12小時。統(tǒng)計結果顯示,貨車司機的月平均毛收入約為20,441元,扣除各種費用后,實際可獲得的凈收入大約為12,063元。頻繁利用數字平臺的司機比那些較少接觸此類工具的司機,每月的毛收入高出約1,660元,顯示出了平臺對于提升司機收入所起的關鍵作用。
報告還指出,接近一半的司機認為他們對數字平臺的依賴程度較高,而且有近五成的司機表示離開數字平臺將會導致收入下降至少1,000元。數字平臺通過減少中間環(huán)節(jié)、提高信息匹配效率,并提供優(yōu)惠政策等措施,有效地幫助司機節(jié)省開支,增加了收入。此外,線上交易的普及也讓貨物配送更加便捷安全,減少了由于“三空”現象而造成的浪費,進一步推動了整個物流行業(yè)的效率和效益提升。
隨著數字化貨運平臺的快速發(fā)展,已經逐漸改變了貨車司機的工作環(huán)境,不僅使他們的收入水平得到了顯著改善,同時也通過優(yōu)化資源配置和提供安全保障措施,有力地推動了整個行業(yè)的健康持續(xù)發(fā)展。